香港插班“内卷”升级:低龄现状、成因及关键破局节点全知道

近日,香港大学对外披露了2025年度的申请相关数据,数据显示有2.5万人提交了申请,然而最终仅录取了1400 - 1500人,整体综合录取率大概只有5%,这一录取率低得几乎能与牛津、剑桥以及藤校相媲美

 

当下,不仅香港大学的申请竞争激烈得超乎想象,就连中小学插班的情况也悄然间“卷”到了极致。

 

究竟“卷”到了何种程度呢?以往,学生只要稍加努力,冲刺进入香港的band1学校并非难事,可如今,大量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香港插班学校时,都开始采取“降级”策略了。

 

那么,香港低龄插班目前究竟是怎样一种现状?为何低龄插班也变得如此“内卷”了呢?未来打算让孩子插班的家长,又需要抓住哪些关键节点呢?今天,小圈就为各位详细介绍一番。

 

1、香港插班人数暴涨,家长被迫“择校降级”

 

前些日子,咱们的Sherry老师前往香港进行探校活动。她不仅走访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香港排名前五的高校,还与当地不少家长和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令人意外的是,许多家长都感慨“如今中小学的竞争态势简直太恐怖了”。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今年成绩斐然的“一条龙学校”——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这所学校今年有学生拿到了4枚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且近七成的学生都被QS世界排名100的院校录取。

 

由于在这所学校小学插班入学后能够直升其band1的中学部,所以它一直备受青睐,堪称新到香港定居人士(新港人)心目中的“热门梦校”。

 

据学校方面透露,去年王锦辉小学一年级有7000多人报名申请,可最终仅录取了160人,录取率低至2%。中学部中四年级仅有10个插班名额,却吸引了250人报名,而且其中有一半的申请者来自高才、优才家庭。


有人觉得,这所学校属于band1学校,竞争激烈是理所当然的,降低目标学校层次就能轻松一些。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不少原本将目标锁定在band1学校的家庭,早已开始关注起band2学校了。而原本就打算申请band2学校的家庭,再加上这些从band1“降级”而来的家庭,使得band2学校的申请人数大幅攀升。

 

随着band2学校申请人数增多,学校自然会择优录取,录取标准也随之提高。不少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在内地时是妥妥的学霸,可到了香港申请学校,要么只能沦为“备选”,连考试通知都收不到;要么就是被学校延长申请周期“吊着”,这里要注意!申请周期变长并非是因为学校学位充足,而是学校要在众多简历中挑选出最优秀的申请者。


因此,不少家长发现连band2学校都申请不上了,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band3学校作为保底,先过渡一下。

 

2、为什么香港插班突然卷起来了?

 

或许有人会心生疑惑,香港大学申请竞争激烈是因为申请人数众多,那中小学插班又为何如此“内卷”呢?其实,这也和人数因素紧密相关。

近年来,凭借“收养人身份”获批来港的收养子女数量呈现出急剧增长态势。2022年抵达香港的受养子女仅有1万多人,而到了2023年和2024年,这一数字直接飙升至5.5万 - 5.7万。截至2025年仅仅2月底,受养子女来港人数就已超过9000人。按照当前这个数据趋势来推断,2025年全年的受养子女来港人数基本会和2024年持平。

 

尤其是在DSE“本地生新政”出台后,8月港府明确规定,以受养人身份来港的学生,必须在香港居住或者就读满2年,才能享受本地生的学费优惠和学额优势。


如此一来,一大批通过高才通计划和优才计划来港的家庭,其受养子女也不得不赶在节点前前往香港插班入学。


此外,除了这批受养子女之外,还有一大批“双非港宝”也在跃跃欲试。对于他们而言,只有两个选择摆在面前:要么选择内地的四大DSE与考学校,要么同样投身到申请香港本地学校“插班大军”之中。然而,这四所学校的招生名额十分有限,所以这批“双非港宝”实际上可供选择的,也就只剩下申请香港本地学校插班这一条路了。


因此,有意让孩子到香港插班的家长还是得尽早行动,毕竟按照当下这个发展趋势,未来香港插班的难度恐怕会一年比一年大!

 

3、将来如何破局?有哪些节点要好好把握?

 

既然当下的形势以及未来的走向已然无法改变,那么各位有计划为孩子申请香港插班的家庭,究竟该如何打破这一困局呢?

 

提前做好规划


其一,孩子从原有教育体系转轨到香港的教育体系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虽说内地和香港在书写方面大多采用中英文,但在日常交流用语上却存在差异。

 

在内地,体制内学校教学基本以普通话为主,辅以少量英语;双语学校和体制外学校虽也是中英双语教学,不过英语所占的比重会更高一些。而香港地区则有所不同,除了普通话和英语,粤语在日常交流中也十分常用。倘若不能提前做好规划,孩子未来在日常生活沟通以及学习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阻碍。

 

抓住关键时间节点


其二,内地和香港在课程内容与教育制度上存在差别。例如,上海小学是五年级制,而其他部分地区小学是六年级制。有些家长觉得可以在小学五年级或六年级这样的关键阶段为孩子办理插班,但实际上,在这个学段插班往往需要“降级入读”。更何况,像保良局田家炳学校这类学校,根本不接受学生降级申请。

 

因此,打算为孩子申请香港插班的家长,需要着重留意两个关键时间节点:小学3 - 4年级以及初中的中一至中三(也就是7 - 9年级)。

 

小学3 - 4年级:


香港小学5年级和6年级下学期会安排呈分试,这相当于内地的“小升初”考试。每所小学都要把学生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的两次考试成绩上报给香港教育局,教育局会依据每位同学这三次考试的成绩,来确定升中时的三个派位组别(即band1 - band3)。获得band1的学生,在分配学位时会享有“优先权”。

 

中一到中三:


香港中学3年级下学期通常会举办DSE选课讲座,随后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志愿以及各科目的名额情况进行分配,在中四开学前会最终确定选科名单。


此后,学生在中四至中六阶段会学习自己所选的DSE科目,并参加这些科目的考试。

 

综合来看,小学3 - 4年级、中学1 - 3年级对于有让孩子转轨意向的家长而言,是必须好好把握的关键节点。把握好了这些节点,能让小学阶段的孩子顺利过渡并适应新环境,也能让中学阶段的孩子顺利衔接后续课程。


最后,为了助力各位家长更全面地了解香港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学费标准以及其他额外要求,特意为各位整理统计了香港70多所国际学校的课程及学费汇总表。

 

标签